“智”修无轨 “匠”造新生
发布日期:2025.07.01无轨设备是矿山高效运转的“动力引擎”,也是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提升作业效率的重要支柱。因此,每一台无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性能检测与维护调试,确保其稳定运行。
面对传统维修模式中存在的流程冗杂、成本高昂、技术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玲珑金矿无轨设备维修中心以“精益求精、创新发展”为理念,构建了集设备维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中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结茧——以挑战孵化机遇
随着企业铲运机等无轨设备服役年限普遍超过10年,设备故障率逐年攀升,年均大修需求达30台次以上,传统维修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的生产需求,各类问题如潮水般集中涌现:维修流程依赖经验、标准化体系缺失形成“暗礁”;进口备件的“卡脖子”困境让成本雪球越滚越大,维修支出如巨石压在生产效益肩上;设计缺陷或维护不足导致的机械故障与油液泄漏等安全隐患如暗流潜伏,时刻威胁着作业安全;人才断层更似挥之不去的阴霾,让技术传承与创新举步维艰。
危机是创新的催化剂,困境是突破的起跑线。面对传统维修模式的重重桎梏,玲珑金矿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2023年10月,无轨设备维修中心应运而生,一支以“80、90后”为核心、多领域人才共同组成的创新团队扛起使命,在设备维修的“深水区”中劈波斩浪。
这支团队以行业标准为锚,以企业需求为舵,将危机化作革新的火种,主动向国内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递出“英雄帖”,携手打响技术攻坚战。他们化身设备“解码人”,在堆积如山的图纸中抽丝剥茧,于海量的故障数据里溯本求源,将维修需求拆解为精密的技术拼图。从设备性能的深度剖析,到工艺要求的反复推敲;从质量控制的严苛标准,到每个零件的适配考量。团队如同精密的齿轮,在方案制定的轨道上高效咬合,以分毫不差的严谨、环环相扣的协作,推动设备维修与升级方案从纸面蓝图化作落地成果。
破蛹——让设想成为现实
无轨设备维修中心以“毫米级”的精细,重塑设备修护的经纬。“我们细化改良维修流程,制定拆解-维修-实验-组装-试车等规范化维修流程;编写设备部件手册指南,指导维修人员快速了解各类备件的作用和功能;梳理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规范,通过不锈钢牌、润滑点标识等方式,为作业人员点亮精准养护的明灯。”维修中心人员介绍。
在材料革新的战场上,创新团队化身“寻宝人”,与优质供应商开展合作,为设备遴选高强度、耐磨损的新型材料。面对备件只换不修的沉疴,他们打破旧习,建立“内修+外委”双轨机制,让“退役”零件重获新生,使每台铲运机的维修成本降至14.68万元,相较购置新机,单台节省28万元。
“我们研发并应用了铲运机液压升降式驾驶棚、行车警示灯等创新技术,有效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利用浮球液位计和蜂鸣器构建预警系统,实现油箱油位下降到设定高度时的自动报警,避免了因液压油缺失导致的设备故障。”维修中心技术人员介绍。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更以看得见的效益,为企业筑牢降本增效的基石。
化蝶——将成果推向应用
“针对一些特殊型号的无轨设备,我们专门设计了定制化的维修与升级方案,全部通过了专业人员的严格验收。”维修中心副主任工程师说,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团队成员化身“钢铁战士”,从方案设计的头脑风暴,到现场施工的日夜鏖战。设备交付后,他们并未止步,而是建立“全生命周期”跟踪机制,将使用单位反馈的问题化作“待解方程式”,设立专项课题持续攻关,用数据与实践探索设备运维的最优解。
三年深耕,终成硕果。无轨设备维修中心在精益管理理念和“关键部件能修不换”原则的双重驱动下,令每台铲运机的维修成本同比降低4.18万元,降幅达15.29%,维修效率同比提升15%,进一步缩短了设备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运行效率,为黄金生产按下“加速键”。
这些用汗水浇筑的数字,不仅是效益的勋章,更是新征程的发令枪。站在新的起点,玲珑金矿将以奋斗和担当为笔,智慧与汗水为墨,在设备运维领域书写“‘智’修无轨‘匠’造新生”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