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同比大幅提升 青海山金的创新进取之路
发布日期:2025.10.16从西宁曹家堡机场通向青海山金的这条路,全长573公里。深入高原的“遥远”与“艰辛”并未困住青海山金前行的脚步,1-3季度,青海山金采矿量同比增幅132%,出矿量同比增幅147%,黄金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全部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于无声处听惊雷
产能提升的背后是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7台扒渣机与16辆新型运输车组成机械化集群,以工艺流程再造带动生产效率提升28%;引进反井钻机投入通风天井与采场顺路天井工程,实现安全高效施工;优化三个中段系统溜井,将12吨矿卡升级换代为16吨,运输效率大幅提升50%以上,单日创出2100吨的运输新纪录。

数字跃升的背后,是一场场艰难的“攀登”。
“高海拔地区不但人会缺氧,设备也会‘缺氧’,柴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功率下降,这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高原困难’。”果洛龙洼分矿矿长孙利说道,“生产数据每一个百分比的提升,都是与极端条件的抗争。”
资源是矿山企业不可撼动的根本利益。当包含探矿增储、地表建设、创新突破的10个重点工作专班在年初启动,以“周调度、月总结”的节奏稳步推进,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注入了强劲动能,不仅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更为当下奋进打下一针强心剂。
更深处,青海山金也正在用探矿增储悄然改写企业的“生命线”。1-3季度新增金金属量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在多个中段接连探获优质矿体,把资源版图的炙热奔涌,不着痕迹地投射在迈向未来的坚定足迹里。
重构安全环保的逻辑
漫漫长路,安全是唯一捷径。对于矿山企业而言,这句话的重量不言而喻。
青海山金的答案,是让安全防护系统本身“跑”在风险前面。14套智能防撞系统、30套四路行人预警系统安装,降低井下作业车辆运行风险;尾矿库安装在线监测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坝体位移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AI视频智能辅助系统”获得国家资金补助,构成敏锐的“数字神经中枢”,将安全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响应,根本性地转向为主动防御。
但比技术更深刻的,是机制的革新。今年以来,青海山金将安全绩效在岗位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50%。
这套管理逻辑,在支护细节上显效见质。1-3季度,青海山金锚杆、锚网用量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支护强度的显著提升,为每名职工筑起了一道道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屏障。

绿色,不只是发展命题,更是生存哲学。今年4月份,青海山金顺利通过青海省健康企业评审,工作场所健康指标、职业病防护设施升级覆盖率、员工年度体检参检率均达100%;5月份以高分通过海西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跻身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行列。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系列扎实的行动。新引进并更新的856株办公区绿植不仅是景观,更是高原上的“天然氧吧”;1.2万余棵红柳、青海云杉,正在艰苦的冻土环境下拔节生长,恰如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步伐。
既要“含绿量”,也要“含金量”。青海山金将选厂26台高能耗电机更换为节能电机,每年可减少电力费用215万元;3710m斜坡道上,4套智能喷雾降尘装置正全天候值守,根据车辆通行实时感知粉尘浓度,实现精准降尘。
从井下到地表,从生产到生活,安全、环保已不再是附加题,而是融入发展的基本逻辑里,如同高原之上永不消融的冻土层,虽看不见,却是最坚实的基底。
“换挡”的决心
最快的行车速度,不在于脚下油门的深浅,而在于把握换挡时机的决断。在青海山金,这种“换挡”体现在从传统粗放型向精细化运营的战略转型。
2025年,创新的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迸发,青海山金成立创新工作室并取得集团“高寒高海拔采选工作室”称号,《高寒高海拔地区充填体性能演化与应用研究》等12项科研项目在半年内集中立项,数量超过建矿以来任何一年的总和。

这股创新活力迅速转化为累累硕果。2项成果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项成果获得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科研项目荣获山东省设备管理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获得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3项,4篇政研成果在省级黄金协会斩获奖项,2篇论文入编国家级刊物……当创新从零星火花汇聚成燎原之势,企业发展的轨迹也随之被重新塑造。
与此同时,一场更为深刻的“换挡”正在进行。两年来50名大学生新员工的涌入,不仅是新鲜血液,更是新思维、新方法的激荡。
为了让新员工在实践中淬炼成长,青海山金大力贯彻“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理念,公司先后组织到青海大柴旦、青海昆仑等兄弟企业对标学习,邀请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专业院校到矿开展科研技术交流。在“传帮带”的浓厚氛围中,邀请玲珑金矿、新城金矿8名专业技术骨干进行技术帮扶,将外部智慧深度融合,让年轻人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在实践中快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站在新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奋斗的脚步。真正的“提速”,是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技术创新的齿轮、人才队伍的链条与机制改革的传动轴精密咬合,奏响的就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最远的远方是人心的归途
为什么职工们愿意一次次踏上这条漫漫长路?是什么支撑大家在高原坚守?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片苦寒之地焕发生机?
答案或许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藏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2025年以来,青海山金持续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职工食堂三餐标准全面提升,食材种类持续丰富,让青海汉子、山东姑娘、山西小伙、陕西娃、云南妹、甘伢子、黔兄弟……都能尝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滋味。
与此同时,94间职工宿舍与大学生公寓完成翻新改造,墙面焕新、暖气升级,Wi-Fi实现全覆盖,而崭新的果洛龙洼分矿综合楼也拔地而起,全面升级员工的居住与办公环境。统一的工装、崭新的办公设施、功能齐备的会议室、新建立的高原诊所,共同勾勒出一幅有尊严、有温度的工作、生活图景。

真正留住人心的,往往是那些超越物质的情感联结。食堂里大家一起包饺子的热闹场景时常出现,国庆趣味运动会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篮球赛上一张张洋溢着自豪的笑脸,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恰恰是企业凝聚力的生动注脚。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汇聚成对坚守最有力的回应。
高原之遥、冻土之下,亦有奔涌。青海山金的进取之路、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当信念化作脚下的路基,当坚守凝成手中的蓝图,这路,既见证过往的奋斗,更坚定地通向充满希望的未来。